188061_11043429335_7315948_n.jpg  

      荷蘭編舞大師尤里‧季利安(Jiri Kylian)從1975起開始舞蹈創作生涯,作品累積至今約有百餘部,並且仍由世界各大舞團持續上演。其舞蹈創作風格歷經幾次轉變,從早期抒情柔美講求流暢性的動作語彙,轉至較抽象、甚至是超現實的芭蕾作品。

    此次觀賞的舞作是季利安1975年編作之《沉沒教堂 La cathédrake engloutie》,音樂選自印象音樂派作曲家德布西的同名作品。樂曲的創作起源於法國布列塔尼的一則傳說故事,據說在四、五世紀時,在依斯城生活的居民終日玩樂不信奉神,天神為了懲罰他們因此將整座城淹沒,此後一年中只有一天,在晴朗的早晨中大教堂就會浮出水面,這時,島上的人不但能看到教堂,還能聽到牧師的禱唱、教堂鐘聲以及管風琴聲,之後便再度沉沒。

    幕起,舞台上裝置著四根木樁,映入眼簾的背景讓人聯想到天將明時,在朦朧的黑暗中交錯出現的一點點星光,陽光也從濃霧中透露出光芒。舞台上有四位舞者,男舞者佇立在女舞者身後,以手按壓著女舞者的頭,舞者像是低頭沉思祈禱並沉靜的等待著,耳邊回盪海浪拍擊海岸的波濤聲,隨著海浪聲越來越激昂舞者開始移動,女舞者以男舞者為中心,像是要逃離的做出往外開展的動作,但是當伸展到最大限度時又像是橡皮筋拉扯到最緊繃的狀態又反彈回到男舞者的身旁,男女舞者互相牽引著,像是糾纏在一起的線團,在放鬆跟緊繃的拉扯之間讓人感受到兩者間的動作張力。

 

AVSEQ01.MPG_000183449.jpg  

 

    而海浪聲漸漸消退,鋼琴聲漸入,一男一女站立在場中,舞者以身體模仿海浪的起伏律動,像是沿著海岸線在沙灘上匍匐前進又後退,男與女一步步的靠近彼此,當身體的能量累積到頂點而瞬間散開,舞者的動作下一秒鐘卻又能控制得宜的靜止。

 

AVSEQ01.MPG_000987019.jpg  

 

       之後兩個男人在場上互相較勁,在雙方凝視下變成互相抵抗的戰爭,利用借力使力的方式緩步移動,利用膝蓋的滑動與重心的轉移,在地板上滑行出舞台,女子再度出場,像是在沙灘上一樣漫步,兩個女子的雙人舞,讓身體在地板上層層交疊蠕動。

 

AVSEQ01.MPG_000470269.jpg  

 

    最後回到男女雙人,場景回到最初的祈禱姿態,舞者穿梭在四根木樁中,動作如潮水般溫柔、又似狂風暴雨般猛烈、如海潮般節奏的律動中、身體就像是呼應海中的嘆息,時而甜美又時而憂傷

    季利安在全長20分鐘舞作裡大量剪輯了潮汐的聲音,德布西的音樂只是間斷的穿插其中,偶爾出現的微弱琴音喚起一種飄忽的意境與傷感的氣氛,輕盈而又縹緲的點綴舞作,份量雖不重卻有畫龍點睛之效果。

 

AVSEQ01.MPG_000845844.jpg  

 

    動作、空間與時間在舞作之中不斷的對話,沒有過度說故事的舞蹈動作,編舞者透過作品標題的暗示呈現抽象意識的表達,動作在整個舞作當中與空間的景色相連結,在時間的流動中輕輕細語著編舞者所欲表達的意涵,觀眾在舞作之中可以自行尋找答案,並且從中找出對應的感受。

 

AVSEQ01.MPG_00098932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icalin0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