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天才,為了讓人讀懂的唯一方式,就是解剖自己。
編舞大師威廉‧佛塞,在第48個創作年度,親自執刀肢解自己的舞作,
只希望你—
停止無謂驚恐;開始哲學思考;進入編舞家大腦;享受隨時讀懂舞蹈的樂趣。
第一次認識佛塞是因為德國的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
所演出的《身體協奏曲》,此舞為佛塞編創的大型現代芭蕾舞作
由三十八位舞技精湛的舞者共同演出。
在舞台上印入眼簾的是三個不同的大型舞台裝置
如持續轉動的風帆、及一片巨大的波浪牆等。
這些由動力機械裝置而成的大型雕塑在舞台燈光下
因移動變化出不同的空間及光影
當光源與影子開始舞動時,身體與裝置之間產生連結。
威廉‧佛塞的舞蹈就是與空間互動之下所產生的獨特美學
每個觀眾在不同角度中對舞台上的景象有著獨一無二的「視覺印象」。
在這個被物件切割的空間中,舞者俐落炫目的芭蕾技巧
讓我打破對古典芭蕾動作的概念
原來芭蕾也可以展現身體的極限與熱情。
佛塞的編舞技巧讓我驚艷
從此只要看到關於佛塞的新聞我都會再三的留意。
這次觀看的展覽就是佛塞運用錄影藝術與數位科技
將電腦和裝置藝術帶入舞蹈的成品。
在松山菸廠2-5號四個倉庫裡分別設置一系列的媒體藝術展覽
其中這些影像我已經在youtube上看過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五號倉庫
由舞者在現場與物件進行實際的即興創作
「無處又遍處」
關於「無處又遍處」Nowhere and Everywhere at the Same Time (5號倉庫)
這不是關於在哪裡,而是關於無所不在。 ------威廉‧佛塞
It is not about the place, but ubiquitous. ----William Forsythe
這個展覽,不是談在哪裡,而是談無所不在。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到處都有,但也不知在哪裡。所以,我們用重錘來表現。
在西方,無所不在(ubiquitous)是指上帝。只有全能如上帝,才能創作。
上帝為了分享創作的喜悅,將自己分身七道光後,到世界各地創作。
但是人們如果要創作,只能在上帝分身的光束中間進行。
所以,舞者是在重錘之間舞動,不能穿過,或把它剪掉,只能創造與它的關聯。
這個裝置,就是談無所不在、又不知在哪裡的真實的地心引力;
以及宗教上無所不在的上帝,以及它進行分割後的空間與人類創作的微妙關係。
我希望大家都來這個空間,自由發揮,體驗在限制性空間裡,遇見地心引力,
然後試圖創造不同的動作與它「對位」。
在展覽期間的一些固定時間裡,我請了一位非常優秀的舞者出現在展場,
這個創作,當初就是我與他一起創編的。
觀眾可以看到他是如何處理這些重錘及空間,並比較一下,是不是跟你的一樣?
(資料取自:http://www.taipeifestival.org.tw/Content/Content.aspx?id=5379)
穿梭在錘子間的舞者是自信又沉穩的
默默的思考要如何與物件產生互動
在諾大的空間裡要讓這些物件活用起來
不是為動而動、空間也在跟我們進行對話!
【info】
松山菸廠文化園區
地址:台北市光復南路133號
與佛塞同步─威廉‧佛塞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
http://211.72.204.97/115taipeifestival.Web/Content/Content.aspx?id=5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