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因為我想當檢察官的嗎?是啊,為什麼?為了復仇。」
越看《傲慢與偏見》越有曾經看過類似劇情架構的既視感,腦海中不斷搜索先前看過的類似職場劇,終於發現這根本就是檢察官版的《你們被包圍了》
有趣的是,當初看《你們被包圍了》就覺得他們以警察的角度看檢察官,簡直是把檢察官抹黑了一遍,所以這齣戲是專程要來幫檢察官洗白吧…
再說個有趣巧合,《你們被包圍了》裡面飾演壞檢察官的演員,這次在《傲慢與偏見》第一集中飾演猥褻兒童的不良老師,不管那位演員演什麼角色,看來都非正類啊…
在劇情架構上一樣是用許多副線案件慢慢把主線故事逐一揭露,而我們的主角,也從經歷各案件洗禮後,拋開原先目的逐漸成為獨當一面的專業人士,《你們被包圍了》是殷大邱的成長史,那《傲慢與偏見》就是韓熱舞的成長史囉…
韓熱舞的角色對應殷大邱,具東治的角色對應徐盼錫,都是頂頭上司帶著懷有偏見的下屬找出真相最終大和解。
只不過《傲慢與偏見》裡的角色設定更為糾結,讓他們成為戀愛關係,在愛與不愛之間,(韓熱舞)光是抗拒對方(具東治)的吸引就痛苦了好幾回...
所以看到這裡很想吐槽一下編劇,你們的工作可以這樣輕鬆嗎?這不就是套著一個相同的公式走?
話說如此,我還是要讚美一下編劇,同樣的架構跟類似題材,她卻能走出自己的風格,副線的故事很吸引人,不會讓我感覺無聊難耐,但也不會特別想寫心得,因為目前為止虐童案出現的比例太高,讓我看的好心酸…
就劇本的精采度來說,也比《你們被包圍了》來的有深度,所以收視率高是實至名歸啦…
我當初不喜歡殷大邱的個性現在自然也不會喜歡韓熱舞,不過韓熱舞比殷大邱討喜一點,至少她不會把自己的怒氣遷怒於自己的同仁身上(具東治除外…)
不過愛橫衝直撞頂撞上司的脾氣倒是一模一樣啊…
殷大邱跟韓熱舞的錯誤都是因為對部分證據深信不疑,自以為是的直接把人定罪,因為對人(證據)的偏見忽略查證的動作...
有時候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都不一定是事實的全部,他們卻還一意孤行的堅持自己認定的想法,這也未免太過自我武斷了吧!
還是說,編劇想要呈現後輩比起前輩在想法與經驗上不夠客觀的對比,所以特別刻畫年輕人普遍擁有這樣固執毛病的區塊?我想這根本就是抹黑很多年輕人啊…
韓熱舞到目前為止對具東治的行為有點拿翹,這是我最不喜歡的部分,在職場上還是要有上對下的分寸,不能仗著兩人之間有私交(有宿怨),就可以對執導自己的上司沒大沒小,(可能是我老了,沒辦法看年輕人沒禮貌…)
她知道具東治喜歡自己,所以就對他態度隨便,而具東治也就這樣任由她去,實在是犯了我的大忌…
韓星這個名字不是只烙印在韓熱舞和她母親心上,對具東治來說,韓星也是改變他一生命運的傷痛...
15年前接獲成績單的具東治來到工廠想跟父親分享好消息,卻遇到一個混混,那個混混把他的成績單撕成兩半丟掉,其中半張被具東治撿起來,另外半張被韓星撿走,並在紙張後面寫上求救的訊息...
目擊韓星被綁架監禁的具東治,打傷了混混把韓星救走,逃走的過程中具東治滑倒昏厥,醒來後韓星已經消失...
而關於具東治帶來的相關事物,例如書包、腳踏車等物品都已經被掩滅證據…這就是具東治沒有救出韓星的那段痛苦記憶…
「對不起,沒能救你,真的對不起…」沒能救回韓星讓具東治從此改變志願,捨棄救人生命的醫生志向,改當懲罰壞人的檢察官...
「為什麼要殺我弟弟…」
「問錯問題了,你是檢察官,那就應該先詢問(我)是不是殺了他才對...」
具東治反問的問題是在告訴熱舞「檢察官應該應該先詢問嫌疑犯是不是殺了人,而不是直接問嫌疑犯為什麼殺人…」
具東治回答自己不是殺人犯,但是卻不解釋他的成績單出現在案發現場的理由,除了愧疚沒能救出韓星之外,他的目的是要韓熱舞去找尋出證據,並且拼湊出各種可能的案發過程…
但韓熱舞這個石頭腦袋,不去挖掘過程就直接導出結論,明明受過這麼多次訓練,卻還是執著在自己認定的事實。
這樣的人真的不適合當檢察官,很容易因為個人的情緒與好惡導致很多冤獄吧,直接判定他人有罪的毛病真是要不得啊…
「把手放在胸口也好,按著也好,我的想法都不會變,你就是兇手…」
「是想相信如此吧,不然為了抓我走到這裡就白辛苦了,事到如今如果不是我,能夠抓到真兇的可能性就徹底沒有了…」
具東治說看到韓熱舞這樣心很痛,因為她只是找一個怨恨的對象,讓自己能有奮鬥的動力,還有活下去的理由...
這根本就是她在折磨自己,把復仇變成人生目標不讓自己有快樂的權利,因為具東治喜歡她,所以看她這樣自虐才會跟著心痛…
「你確定姜修是過失嗎?」
用姜修誤殺犯人的案件說明韓熱舞對待人、事、物都是直接下結論,具東治的提問就是再次提醒韓熱舞,而且他一直都在重複提醒她這一點
這又暴露韓熱舞「情緒化」的缺失,當同仁出事,只用情感上的支援是絕對不夠的,當她指責具東治和部長對姜修被收押無動於衷時,具東治跟部長是直接尋找姜修無罪的證據...
這就是理性的人做事與感性的人做事的不同之處,還有她缺乏一個檢察官應該具備的無罪推斷概念(不夠客觀不夠客觀不夠客觀…),到底韓熱舞何時才會突破自己的這項盲點啊?
「我這也不是狠也不是瘋,就是…反覆無常,看你做事的樣子,不像是那種人,可看另一半成績單,感覺又像是你,身為檢察官值得信任,可反正知人知面不知心…」
關於韓熱舞對具東治「在信任與不信任之間來回跳」這部分,我就可以完全理解,都說人心是最難捉摸的,有誰敢自信的說自己看到的就是事物的全貌?
因為他不斷累積的破案能力證明他是值得被信任的,所以她不懷疑他工作的專業能力...
至於他的人品部分,相信她還在不停的尋找驗證的答案,沒能讓韓熱舞心服口服(找出真正的兇手),她決不會接受具東治的愛,這一點具東治自己也明白,所以他最後用來當作證據的吻到底有何意義?
我認為這只是編劇為了給觀眾粉紅(交代)而已,不值得分析…
部分圖片轉自韓劇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