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ep11-12集劇中角色目前面臨的困境,讓我想起過去看過的三本書。
其中一本是近年來在韓國當紅的《82年生的金智英》,
另外兩本是維吉尼亞吳爾芙在將近100年前出版的《自己的房間》和《戴洛維夫人》。
維吉尼亞吳爾芙在《自己的房間》裡提到女人似乎總是被打擾,她們從來沒有半小時能稱作
是自己的,因此,女人需要擁有自己的房間和一筆屬於自己的錢,才能真正擁有創作的自由。
《戴洛維夫人》裡,主角克萊莉莎則是處在籠中的妻子,丈夫擁有實權,克萊莉莎則是完美
扮演著女主人的角色,日復一日她重複實踐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卻感受到絕大的孤寂,她是
母親也是妻子,但永遠不可能是自己。
《82年生的金智英》則是更直白的把女性在社會中遭受的恐懼、疲憊、錯愕、驚嚇、混亂與
挫折顯現出來,也提及社會對於女性的不公與偏見,還有性別歧視如何制約和壓抑女性的人
生,以及女性在家庭、職場、婚姻中的作出的犧牲有哪些。
目前崔秀雅的處境就是上面三本書中提到的活生生例子...
或許,她年輕時是貪圖榮華富貴嫁給李代表,但是婚後,她擔任起全職家庭主婦的工作,
難道這不也是一種勞動,為何沒能獲得等值的報酬?
(婚後她只是雅珍媽媽,沒有自己的名字,還被丈夫看不起,奚落她是只會待在家裡的大嬸)
另一種情況是,就算女人走入婚姻也還是維持在工作岡位上,夫妻雙方同樣是在職場,
家務事和育兒的工作大多還是落在女人身上,這就是社會普遍性的性別歧視與期待,
女人犧牲的永遠都比男人多,卻不准她們喊累還要任勞任怨。
讓我覺得訝異的,是不管100年前或是現代女性所面臨的差別待遇也沒有多大改善,
女性受到壓迫的原因究竟是制度上問題,還是人本身特意差別化的問題?
觀察這類父權主義的迷思大部分都還是發生在亞洲區國家(中日韓),
兩性平權平等口號已經喊了這麼多年,似乎還是有些人無感無動於衷,
所以才會出現這兩集讓我覺得瞠目結舌的劇情。
崔秀雅是被制度壓迫的對象,李代表剝奪她的經濟自主權,沒車沒錢沒手機,
她就像被斷翅的鳥兒哪裡都不能去,沒有行動的自由會讓人窒息!
她離開不只是孩子不需要她而已,更重要的是,她要追求能讓她活著的自由空氣。
若她只是離開家庭去到都河允身邊,那她只是換一個人寄生,
而女人若沒有經濟權,就無法掌握真正的自由。
離開丈夫之後,崔秀雅去找工作而不是遊手好閒讓都河允養她,
這一點我倒是覺得很符合崔秀雅的人設。
前面崔秀雅盡情揮霍李代表的錢,用他的錢玩男人玩的理所當然,
因為在她心中這是一種對價關係,李代表用錢買她對家庭的任勞任怨,她也花得心安理得,
對丈夫沒有愛情,才可以劃分清楚自己的定位。
對都河允她就有不同應對方式,她很明白愛情不能當飯吃!
也知道兩袖清風的他要負擔兩人的生活費有多吃力。
一開始她就說想盡全力幫他(讓他專心作畫),
不願意造成他的負擔讓他去做不想做的事(向李代表低頭賣畫),這是她對他真愛的證明。
我也很欣賞崔秀雅對於現實的認知感,至少她不只是只活在溫室(愛情)裡的貴婦。
都河允對待兩個女人的不同方式也是愛與不愛的差別...
我猜都河允平日應該是個生活作息不太正常的人,沒錢吃飯就餓個幾頓自己也不在意,
因此金館長才會擔心他餓死,用打包飯菜給他吃的藉口常常前來探視。
當然金館長的善意得不到都河允好臉色對待,這樣的男人卻可以為秀雅買餃子回來…
你說,金館長目睹都河允用實際行動愛著崔秀雅該有多情何以堪?
女人真應該聰明一點,明明知道對方不愛你,就應該快刀斬亂麻,
否則到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更何況,都河允也沒必為她的感情負責,
金館長想倒貼,都河允也有拒絕的權利…
李代表羞辱折磨都河允又拖著不和秀雅離婚,算是一種灑狗血的拖延戰術,
可悲的是,明知道秀雅不愛他,為了報復出氣還是用這種方法折磨她,
李代表的自尊也不允許他低聲下氣求秀雅回來,唯一能夠牽制秀雅的弱點其實還是小孩。
雅珍的成熟超乎我的想像,她能夠理解同情媽媽的處境,也支持媽媽追尋自我。
只是雅珍表現出來的方式,對媽媽惡言相向,斬斷母女關係,更讓秀雅放不下孩子,
尤其是還年幼的雅藍,變成秀雅不得不回歸家庭的關鍵。
都河允有自尊有傲氣卻可以為秀雅放下身段受盡委屈,
原先不願意和金館長簽合約是因為不願受制於她,
現在他終於知道沒有錢也留不住秀雅(怎麼可以讓他的謬思女神去餐廳打工)
為了賺兩人的生活費,他勢必會同意簽下進軍歐洲的合約。
秀雅的抉擇也是可以預期,無論如何她都不會棄雅藍不顧,捨棄真愛也會回家看顧孩子,
但我還是冀望編劇能給我們一個不同的女性抉擇,她是母親也是一個有自己名字的個體,
都21世紀了,不要再用小孩當藉口來犧牲壓榨女性的人生。
況且,我也不希望編劇如此輕易放過李代表,他們的婚姻明顯出問題(雙方都有責任),
可是所有懲罰都加諸在秀雅身上,應該也要嚴懲一下李代表,
不然,好像又變相助長了父權主義思維…(男人外遇是天性,女人外遇就該下地獄?)